【新解三国演义】魏延真的是生有“反骨”而死的么?还是另有阴谋?

【新解三国演义】魏延真的是生有“反骨”而死的么?还是另有阴谋?

魏延之死案在历史上颇有分歧,很多的历史学家认为是蜀汉乃至三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而我在细读《三国志》后,认为魏延之死并不“冤”,其罪确实当诛,夷灭三族也不为过(因古代犯罪诛连九族)。但为魏延之死感到可惜、可悲!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是三国时蜀汉著名的将领之一,可以说是关、张、马、黄、赵去世后,当之无愧的蜀汉第一战将,他的地位可与赵云比肩,甚至有时高于赵云(刘备为汉中王,赵云是翊军将军,魏延是镇远将军,汉中太守,职位相当。刘备继皇帝位,封魏延镇北将军,而赵云还是翊军将军,职位比赵云高。刘备死后,建兴元年,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魏延仍是镇北将军,只是加封都亭侯,赵云才又与魏延相当。将赵云与魏延的职位作个比较,只是想突出魏延在蜀国的地位)。魏延是智勇双全的战将,为蜀汉的大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那魏延究竟是怎样死的,为什么我又认为他的死是罪有应得呢?首先得从诸葛亮最后一次伐魏谈起。据《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公元234年春,诸葛亮率军北伐,司马懿坚守不战,两军相峙在渭南百余日。8月,诸葛亮病危,与杨仪、姜维秘密商量撤军之计,魏延没有参加,商量结果是:撤军,“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为什么诸葛亮会认为魏延会“或不从命”呢?我分析是赵云死后,魏延是当之无愧的蜀汉第一大将,是一枝独秀。诸葛亮在日,“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见《三国志.魏延传》)。”对诸葛亮的用兵颇有微辞,想统军伐魏,然而被诸葛亮制止。诸葛亮死后,论官职、论资历,已无人出于其右,且凭他性矜高、霸道的品行,已无人可制,他还会听从诸葛亮的遗言吗?不会,诸葛亮太了解魏延了。果然,在诸葛亮死后,杨仪派费祎去探魏延的口风,魏延是不服从军令,不愿为蜀军撤退“断后”,而意欲接诸葛亮的手,继续北伐,与司马懿对抗。最终因杨仪还是按诸葛亮的原部署撤退,“延大怒,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见《三国志.魏延传》)。”断了杨仪等的归路。于是,“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见《三国志.魏延传》)。”魏延先回来,驻扎在南谷口,遣兵进攻杨仪等,杨仪令何平去抵御魏延。何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魏延的士兵知魏延理亏,不愿为他卖命,散去。“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见《三国志.魏延传》)。”魏延就这样死了,他的死是他和杨仪私人恩怨纠结的结果,和诸葛亮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诸葛亮也有一定的责任,责任在于没有处理好魏延和杨仪的关系。但并非象《三国演义》里说的诸葛亮识破魏延有反骨,在自己将死之际设计除去魏延。有人说:“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是诸葛亮作了放弃魏延的打算。我认为也是。诸葛亮在时,魏延就对诸葛亮牢骚满腹,何况现在诸葛亮死了,以魏延在军中的地位,他还听谁的?他一直想统军作战。魏延不听命令,不撤退,难道还要全军将士都不撤退,陪他死,或者绑架他走?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的水火不容,是他们矛盾激化的必然。


我们再看魏延和杨仪的关系。《三国志.魏延传》:“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魏延在关、张、马、黄、赵死后,确实已成为蜀汉第一战将,他的傲气比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专横跋扈,趾高气扬,当时人都避让他。杨仪不卖他的账,他十分恼火,以至于跟杨仪闹得水火不相容。《三国志.费祎传》:“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诸葛亮对他们的水火不相容也是没有办法,只能保持公正的立场。《三国志.杨仪传》:“亮深惜仪之才幹,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费祎经常对他们进行劝导,《三国志.费祎传》:“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然而,魏延不是廉颇,杨仪也不是蔺相如,他们都没有那么高的思想境界,不可能唱一曲“将相和”。


诸葛亮死后,魏延不顾数万将士的生命安全,不但不服军令断后,还率先率军撤退,并烧绝阁道,断杨仪、费祎、姜维的退路,就凭这一条“不服军令,制造内乱”就可定魏延死罪。所以我认为魏延死并不“冤”。《三国志.魏延传》:“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陈寿认为魏延不是叛国。确实也是,如果魏延背叛,他为什么南下而不北投司马懿?魏延是暴动,是制造内乱。擅自率军进攻朝廷撤退的军队,其性质严重,与背叛无异。仅仅是了却私仇,为什么要动用军队,仗三尺青锋砍了杨仪便是。是仇恨、是自负的结果。与杨仪水火不相容,为杨仪率军撤退作断后不服,为是杨仪统军而不是自己统军不服。魏延真够小人。试想一下,真让魏延统帅军队与司马懿决战他能行吗?确实魏延是诸葛亮死后统军的第一人选,“建兴八年,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职位比杨仪、费祎、姜维都高,也有谋略,“午谷奇谋”至今仍被人所争论。但关键是魏延的个性,一个性格“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的人能成为一军之帅吗?我认为是不行的,诸葛亮也是认为魏延不行的。如果诸葛亮认为他行,诸葛亮一定会委托他继承自己的遗志,北定中原。有人说诸葛亮老是打压他,相反我认为诸葛亮一直很看重他,在“五虎大将”死后,诸葛亮唯一可以依仗的大将就只有魏延了。魏延“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魏延能够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这是诸葛亮给的,并不是后主刘禅给的,在刘备死后“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可见诸葛亮一直是重用魏延的。把全军将士的性命托付给魏延,让魏延与司马懿去对阵,诸葛亮是不放心的。试想一下,魏延对阵司马懿,会鹿死谁手?既然魏延不能率军与魏国决战,那就只有撤军这一条路可走。撤军,断后是最为关键的。魏延作为当时当之无愧的蜀汉第一战将,安排作“断后”是诸葛亮器重他,是想让他担负起全军将士的生命安全这一重任,也非他莫属。“谁敢横刀立马”,也唯有他魏大将军了。是他自己心胸狭窄,计较地位,计较个人恩怨,想当老一,强出头。再说,诸葛亮只是委托杨仪率军撤回,又没有指定杨仪从此总摄三军。魏、杨相争,“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连士兵都知道是魏延的不对,更何况“琬、允咸保仪疑延。”在当时没有亲自看见,只见表文的情况下,擅自攻击朝廷撤退的军队,谁都会认为是魏延在造反。魏延可谓一莽夫,做出了形同造反的鲁莽行为。魏延死后,杨仪得到魏延的头,“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可见杨仪与魏延的仇之深,恨之切,平时魏延欺杨仪之甚,也可见杨仪心胸之狭小。


一代名将魏延,死于仇恨,死于内讧,而且因暴动背负“背叛”的罪名,着实令人痛惜。其死有其因,必有其果,令人深思。



声明:

版权丨阅读三国(今日头条)(风水微信:sh19911)

编辑丨司马青衫

标签:
作者:司马青衫
附庸风雅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遇见美好,聪明人是分享出去.)
版权所有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或注明出处:https://www.simaqingshan.com/post/1083.html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有 3 条评论,17130人围观)
网友昵称:小易分享网
板凳 小易分享网游客2016-08-15回复
不错哦,赞一个,求认识,求回访 http://www.xevip.cn
网友昵称:小易分享网
椅子 小易分享网游客2016-08-15回复
不错哦,赞一个,求认识,求回访 http://www.xevip.cn
网友昵称:家世比生活小
沙发 家世比生活小游客2016-08-15回复
背黑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