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的乡土文学作品可谓多矣:散文、诗歌、小说、微电影……宛如一片茂密的森林,生机勃勃。
然而,当你拨开障目的树叶才会发现,在那些乡土文学作品中,关注当下乡村的寥寥无几,更多的还是怀旧——怀念作者曾经生活过的乡村:打谷场、老井、露天电影、农具,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儿时的游戏,等等。这些人、事、物,可以说已经被写过无数遍,泛滥成灾了。
这是个好现象吗?当然是。比起从前,从农村走出去的人越来越有文化,他们愿意关注乡村、怀念乡村,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乡村的各种情感,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曾经的乡村到底是什么样子,零零散散的文学片段,也为我们构建起了一个更加清晰、真实的轮廓。
那有问题吗?当然也有。现下的乡村比起从前的乡村,呈现出更加丰富、深刻的变化,人们在诸多选择面前,也变得更加局促,甚至迷茫。作为文学作品,如何引导人们“擦亮心灵”,显得尤为重要。假如只一味陷入在对过去的缅怀中,在现实面前只能是一架架“马后炮”,意义就大打折扣。
因此,在笔者看来,乡土文学不应只会怀旧,还要学会解决乡村现下的问题,展望乡村的未来。很希望那些从乡村走出去的乡土作家,能“常回家看看”,用一双双饱含情感的眼睛重新发现乡村之美,用自己的智慧,破解藏在人们心头的迷惑。唯有这样的乡土文学,才能更好地抓住人心,开启心智,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它。
声明:
来源丨河南日报农村版
时间丨2016-08-25 11:2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