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路上,唐僧师徒遭遇了许多磨难,遇上了各种妖怪。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妖怪们听闻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于是想方设法来抓唐僧。或者强行围捕,或者变化掳走。可是,在金兜山前,青牛精根本就没有出洞,唐僧、八戒、沙僧却乖乖走入魔窟,自缚手脚,沦为阶下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是经验不足,辨析能力不够吗?
有一句老话,叫做“吃一堑,长一智”。唐僧师徒四人一起经历了无数风波,已经积累了充足的作战经验。在各条经验中,最应当为唐僧重视的,应该是听取孙悟空的意见。
原因很简单,孙悟空有一双可以看破妖怪变化的火眼金睛。有孙悟空的指点,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灾祸。
在孙悟空加入队伍之初,师徒之间因为地位不同,观念不同,有过一段不大愉快的时光。后来,孙悟空、唐僧携手言欢,一笑泯恩仇,熬过了磨合期。可以说,越是接近灵山,唐僧心中的天平越偏向孙悟空。
可是,在金兜山前,孙悟空明明提醒了唐僧,前方“凶云隐隐,恶气纷纷”,不是什么好地方,前往不要去。可是,唐僧却依然前往,最终,落入魔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都是肚子惹的祸。
当时已经是严冬天气,下着大雪,唐僧师徒早早出发,已经走了大半天。唐僧说:“徒弟啊,这一日又饥又寒,幸得那山凹里有楼台房舍……且去化些斋饭,吃了再走。”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取经路上绝大多数地段,都是渺无人烟的荒山野岭。唐僧有一个皇帝给的紫金钵盂,可以装那么一大碗饭。看起来挺多,但那可是唐师父一天的口粮哦。至于孙悟空师兄弟,平常都是忍饥挨饿,十天半个月什么都不吃。这也是猪八戒一到可以借宿时,就大吃特吃的原因。
听说前方有危险,唐僧表态:“既不可入,我却着实饥了。”自己可以不到前方楼台去化斋,但是,肚子问题必须解决。
于是,孙悟空提出自己去化斋。临行前,他拿出金箍棒,在地上划了一个圈,要求唐僧务必呆在圈子内。
可是,孙悟空一去很久,唐僧的肚子一直在咕咕叫。唐僧没有选择继续忍耐,而是顺从了肚子的欲望。这是师徒们陷入危机的最重要原因。
其次,八戒挑拨。
八戒一直不满孙悟空指手画脚。只要有机会,他必定在唐僧面前抹黑孙悟空。
猪八戒非常善于揣摩师父内心。
孙悟空走后,唐僧开始很安静,坐在那里念经。时间一久,唐僧等不了了。他起身眺望说:“这猴子往那里化斋去了?”
一见如此,八戒立刻明白,师父心中已经对大师兄起了怨念了。按照筋斗云那速度,就算是五千里外化缘也该回来了。师父肯定在想,这猴子为何迟迟没回来呢?莫非又在涮我?
猪八戒笑笑说:“知他往那里耍子去来!化什么斋,却教我们在此坐牢!”
孙悟空明明只是让他们坐在圈子中,八戒却说是坐牢。坐牢那可就是囚犯。唐僧一听,立刻不高兴了,追问此话何解。
八戒就说:“师父,你原来不知。古人划地为牢。”唐僧博古通今,自然明白画地为牢的典故。可是,猴子不是说他的圈子很牛,可以抵挡豺狼虎豹吗?
八戒却说,圈子根本没用,豺狼虎豹若来,只是白送给人家吃罢了。
八戒这个“污蔑”颇有效果。事实上,唐僧师徒呆在圈内,根本不觉得圈子有何奇特。唐僧师徒走出圈子,圈子也没有发生任何异变。
更何况,猪八戒提出的方案貌似可以解决唐僧的肚子问题。
他说:“此间又不藏风,又不避冷,若依老猪,只该顺着路,往西且行。师兄化了斋,驾了云,必然来快,让他赶来。如有斋,吃了再走。如今坐了这一会,老大脚冷!”
他们是在山前落脚,山风呼啸,大雪天气,冷得半死。猪八戒提出,不如前行,边走边等,两不耽误。万一能自己化到斋,那不是更好吗?
唐僧一直不愿意自己过度依赖孙悟空。那样会严重损害做师父的尊严与威信!
第三、幻境颇有针对性。
青牛精早就知道唐僧师徒四人各自的经历,对他们的性情了如指掌。幻化庄园,颇有针对性。
唐僧师徒来到庄园前,八戒首先走入。
整座庄园鬼气森森,八戒并不害怕,只是当作一座亡灵之宅。走遍整座宅院,猪八戒找到了三件纳锦背心。纳锦乃是苏绣的一种,非常珍贵。猪八戒曾贵为天蓬元帅,也没有穿过这种背心。
八戒告诉唐僧、沙僧说:“此时天气寒冷,正当用处。师父,且脱了褊衫,把他且穿在底下,受用受用,免得吃冷。”八戒与唐僧不同,就算猴子化斋回来,他也是吃不到饭的。御寒,是他与沙僧最为迫切的问题。
唐僧的品性还是不错,连忙劝阻,说:“公取窃取皆为盗。”万一被人发现,那可就不好了。唐僧只是想在廊檐下避风处坐坐,等候孙悟空到来。
八戒却不管,他说:“四顾无人,虽鸡犬亦不知之,但只我们知道,谁人告我?”唐僧反驳说:“你胡做啊!虽是人不知之,天何盖焉!”虽然无人看见,但是老天看见。在唐僧看来,上天还是值得敬畏的。
唐僧这番话貌似有理,但在八戒看来,都是浮云。什么神目如电,什么举头三尺有神明,他老猪就是天神下凡。当年老猪敢大闹斗牛宫,如今还会怕偷穿一件衣服?
任凭唐僧如何劝说,猪八戒还是穿上背心。一旁的老沙竟然也不听劝,挑了一件也穿上。
没想到两人刚刚穿上背心,那背心就化为绳索,将二人手脚牢牢捆上。唐僧连忙去解。只是,背心乃是法宝,凡人怎能解开!
这一回的回目有些晦涩,叫做《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如何理解呢?简单来说,就是唐僧师徒之所以会被抓,是因为有了爱欲,因为神昏心动。
佛家讲贪、嗔、痴为三毒,道家以贪、嗔、痴为三尸。无论称呼如何,都是修行者大忌。
唐僧师徒自投罗网,陷入魔窟,就是因为犯下贪、嗔、痴。
在这起事件中,谁代表“贪”?
对于某种事物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即为贪。
唐僧让孙悟空远去化缘,让自己身陷险地,都源自对口腹之欲的念念不忘。
若非因唐僧的贪念,孙悟空不会离开,有孙悟空在旁提醒,猪八戒就不要胡言,当然就不会落入妖怪陷阱。
谁代表“嗔”?
嗔,是说没有如意就发脾气,处事不理智。
孙悟空飞到一千里外一户人家化缘。孙悟空自我介绍说,自己是东土大唐前往西天取经的和尚,师父饿了,前来化缘。那老人一听就起了疑心。只因西方大路,距离他家有一千里之遥。孙悟空再三解释,老人未见孙悟空神通,只当是和尚胡扯,根本不相信。
孙悟空强要化缘,老人发怒,拿起拐杖就打孙悟空。孙悟空边挨打边说:“一杖一升米,慢慢量来。”见打了七八下,孙悟空依然笑容灿烂,老人以为遇上了妖怪,丢掉拐杖,关起大门。
既然人家坚决不肯布施,孙悟空本该转身离去。可是,孙悟空施展隐身发,跑到人家厨房,直接从锅里挖了满满一钵盂饭,说也不说,飞走了。
孙悟空强行化斋,与抢无异。不但不会与老人结下善缘,反倒会让老人一家厌恶佛派。
谁代表了“痴”?
所为“痴”,就是是非不明,善恶不分。
孙悟空划下圈子,本是一番好意,可是,在猪八戒一番歪理辩驳下,反倒成了居心不良。进入庄园,猪八戒不告而取,就是盗贼,可是,八戒明明知道有错,依然不改。
当然,并非是说唐僧就不嗔,孙悟空就不贪,沙和尚就不痴。其实,唐僧师徒四人各个都未能斩却三尸。不但是他们,就连西游世界的如来佛祖、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表面上都是法力通天,修为高深,其实,同样欲念深重,毛病多多。
孙悟空为何对土地、山神态度很恶劣?
声明:
版权丨勘破三界仙佛乱斗迷局,揭秘取经路上群妖真相。叶之秋“勘破西游”系列掀品西游狂潮,绝对颠覆传统解说。在线阅读全部作品,请关注微信原创公众号:秋雨轩读史
编辑丨司马青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