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心中,诸葛亮是智慧之神、无所不能,是忠贞的标杆、万众学习的榜样。而刘禅呢,则是扶不起来的烂泥巴,是被鄙视的“刘阿斗”。
这些观念除了口口相传外,大概更多是受到了诸如《三国演义》这类文学作品的影响。可是,翻翻并不繁杂的《三国志》,诸葛之忠贞在哪里?刘禅之“扶不起来”又在哪里?诸葛是不是忠臣,作为君主的刘禅有没有发言权?
有一次,刘备问诸葛亮,刘禅能不能当继承人。诸葛亮当时把刘禅夸得跟朵花似的。可是到了《出师表》里,诸葛亮嘴里的刘禅马上变得啥也不是。这是怎么回事情?难道刘禅年纪越大越不明事理?!
刘禅当皇帝时才17岁,而刘备问诸葛亮时还是刘禅17岁以前,这个年龄段的刘禅,当然在一步步长大,越变越成熟。
很明显,变的是诸葛亮。如果诸葛心中对刘禅的真正评介是后面的那个,那么他就是在欺骗刘备,是“欺君”;如果是前面那个,那么是在欺负刘禅,还是“欺君”。
诸葛亮被捧为道德楷模,欺君也是其中的楷模之一吗?!
刘备死后,与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的,还有一个人,叫李严。当时,刘备死前给二人的分工是,李严负责军事,“统内外诸军事”。但是,问题是李严不在成都,而诸葛则利用这个机会剥夺了李严的军事指挥权。诸葛走到这一步,已经是公然违背了刘备的旨意。
“抗旨”,这是什么罪名?!这难道是忠臣所为?
再说《出师表》,几乎每个人都被诸葛感动得泪哗哗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诸葛引申出来的这个词语,是多么的崇高、多么的不可企及!进入中学教材后,老师就是这么教的,所有的其他解读也都是这么说的。
可是,好多人都忽略了,《出师表》其实是一个下级写给上司的申请书或工作计划,或者是儿子写给爸爸的一封信。可是,诸葛在这封“信”里是什么口气?完全是老子在教训儿子。试想下,如果我们今天有谁会以这种口气给自己的父亲、自己的领导写信或说话?而在那时候。君臣关系更重于父子关系,对诸葛亮来说,刘禅的地位比他爸爸的地位还高!
当一个臣子把自己的君主当成儿子一样来教训,他还是个忠臣吗?!历史上倒是出现过不少这样的“臣子”,无一不是乱臣贼子!
诸葛亮“辅政”的十二年,是刘禅从17岁到28岁这段期间,他其实是被软禁了。在这期间,刘禅居然都没能离开过成都!
如果诸葛果真认为刘禅各方面有待锻炼,那么除了“课本”(在成都皇宫里)上的学习,更应该理论结合实际,现在的大学都搞实习嘛!还是诸葛认为只要理论学习就可以?!
在同样情况下,辽朝的萧燕燕是怎么教育幼年的儿子的呢?人家可是把儿子时时刻刻带在身边,自己处理军国大事、带兵大战,儿子随时在一起!李嘉诚是怎么教育儿子的?他开董事会时,2个幼年的儿子就列席会议的!诸葛亮呢?他对得起“相父”(哦,理解成干爹吧)这个称呼吗?
诸葛亮其实就是个权臣,与魏国的司马氏并无二致。
在魏国,司马懿死了,他长子司马师继承他的官位;司马师死了,弟弟司马昭继承官位。总之,这个官位、这个执政权是他们家的,皇帝不得干预。
在蜀国,诸葛亮死了,他的权力由他的长史(秘书长)继承,秘书长不行了,换另一个副秘书长。总之,实际的执政权是他诸葛亮的,皇帝刘禅也不得干预。
可惜,杨仪他们不是诸葛亮的儿子,在权力继承上存在先天不足、也给刘禅留出了一定的调整空间。试想,如果诸葛亮也有个像司马昭那样的成年儿子、且有足够能力,难道继承诸葛亮权力的人会是杨仪他们?!结果无非是另一个“诸葛氏之心,路人皆知”而已,这种例子举不胜举。
诸葛亮在蜀国的专权到了什么程度?看看李严就知道了。
李严被废了以后,天天盼着诸葛亮能够给他平反、能重新启用他。可是直到诸葛死也没能如愿,结果居然激愤而死、随诸葛亮去了!看看吧,李严为什么不去找皇帝呢?他可是和诸葛同等地位的托孤大臣啊!
有人赞美诸葛亮的另一点是“执法严明、公平”,就算是自己犯了错也一样处分。可惜,这个公平不能细究。
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被废(开除一切公职并监视居住),究其原因是诸葛和李严之间的权斗。诸葛给李严的罪名是运送粮草不及时,又说李严不希望他北伐成功。当然,满朝都是诸葛子弟,把太阳说成是西方升起的也都是一片赞同声。
领军北伐是李严的职责,关你诸葛屁事?!运送粮草本来就是你诸葛亮的事情,在刘备没死前你诸葛不是一直干这事的吗?好了,把李严的兵权夺了,然后再捏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是先帝刘备的遗诏跟他诸葛亮的“旨意”相比,什么也不是。这个步骤,在无数的权臣专政过程中屡见不鲜。下一步呢?下一步就是机会成熟时的逼宫和“禅让”了。
好吧,就算李严的罪名恰如其分、货真价实,对他的处罚也是理所应当。那么,诸葛是怎么“处分”自己的错误的呢?第一次北伐,诸葛说是马谡的错误,杀了马谡、自降三级,干得很漂亮!但以后数次北伐,无一胜绩,这又该当何罪?!这在汉武帝时代,大将出兵打了败仗是要杀头的,诸葛亮不知道吗?
遗憾的是,在当时的蜀国政治情势下,诸葛不自请处分,谁也不能给他处分,皇帝也不行!这是谁的特权呢?是皇帝的特权。自古以来,只有皇帝有权对臣子的错误进行处罚。而皇帝犯错,臣子可以死谏,如果皇帝不听,那皇帝就是没有错。当时蜀国的情况就是这样,真正的皇帝不是刘禅,而是诸葛。
这种君臣关系,就是汉宣帝和霍光、唐高宗和长孙无忌、康熙和鳌拜,一模一样。而刘禅怎么办呢?是像康熙那样发动政变杀了诸葛,还是像李治那样夺回权力、废了诸葛,或者像汉宣帝那样忍耐到底?
刘禅不是康熙,他没什么远大志向和雄才大略;他也不像李治,有个第一能干的老婆;他甚至不如汉宣帝,懂得隐忍和等待。
他干了什么呢?嘿嘿,发牢骚,“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好一个则“字”!),这种表现和“此间乐、不思蜀”是一贯的。
那么,诸葛死了以后,皇权逐渐完全回到刘禅手上后,他可以对诸葛干点什么了吧?我们可以看到相似的后世的例子是,万历小皇帝在张居正活着的时候,几乎看见老师就发抖,可张居正刚死就迫不及待地灭了他全家;顺治小皇帝也把他那让给他皇位、帮他打天下的亲叔叔给挖了坟。
可是,刘禅什么也没干。是诸葛没把柄、是个没任何错误的完人吗?这当然是鬼话,诸葛的小辫子闭着眼睛都能抓到一大把,就是真没什么就不能给你整出点什么来?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刘禅真的成全了诸葛亮。如果诸葛死了,刘禅开始清算,将诸葛列出若干不可饶恕的大罪,后世还有人往诸葛脸上贴金吗?大家伙提起诸葛,最多又是一个张居正多尔衮而已。
相关文章:
声明:
版权丨阅读三国(今日头条)
编辑丨司马青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