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娘丨给孩子最好的爱,是让他自己选择人生

朵娘丨给孩子最好的爱,是让他自己选择人生

  前段时间,和闺蜜一起报了个亲子游团。


  闺蜜的大女儿丢丢五岁半,朵儿刚三岁,姐妹两一见面就叨咕开了。


  坐上大巴,因路途遥远,有妈妈提议让小朋友们轮流表演节目。


  丢丢从小爱唱爱跳,当即赞同,其他孩子也唱的十分开心。她声音甜美,落落大方,唱歌、背诗、讲故事,样样不落,像个发光发热的小宇宙。


  朵儿姑娘虽然只会唱几首歌,但看大家玩得那么开心,她也笑个不停。


  到海边后,孩子们玩得更疯了。玩累了,我和闺蜜躺沙滩上休息,丢丢拿着树枝在沙滩上写字,朵儿在胡画。这时候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孩走过来。


  小男孩迅速加入朵儿们玩耍的队伍,这位妈妈坐下来问闺蜜:“你家孩子好棒哦,小小年纪诗词歌赋背得可顺溜了,看她也能写不少字呢,平日你是怎么教的呢?”


  闺蜜看了我一眼,我明白,这是一位时刻不忘补习班的鸵鸟型妈妈。


  五岁多的姑娘,能背古诗,能记住这么多歌词,能写字,丢丢成为大家眼里的“小神童”。


  丢丢的确从小过目不忘,认字、背诗、数学能力,都远远超过同龄人,但因此也给妈妈惹了不少“麻烦”,因为不经意间,她就吸引了那些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的妈妈们的注意力。


  那一天,男孩妈妈不看蓝天大海,不陪孩子亲近大海。她跟着我们,有时候问闺蜜,孩子上什么补习班?有时候问丢丢,平日读什么书?还时不时地对小男孩说,姐姐可厉害了,你要向姐姐学习。甚至还拉着孩子,在沙滩上教他写字。


  男孩因为不配合,他妈妈生气地说:“你看人家姐姐,能写那么多字,你不学,怎么可能会?”


  我和闺蜜感慨:“真是走到哪,哪儿都有焦虑的妈妈等着抱团和跟风啊,都是幼升小逼的吧?看大家的压力呀。”


  福塞尔在《格调》中写道:“最穷的人不赶时髦,是因为没钱赶时髦;最富的人不赶时髦,是因为他们的任何行为、举止本身就会创造时髦。那么时髦是什么呢?时髦不过是社会中层心理焦灼之下,急切而慌乱的文化站队和文化抱团。”


  这话用来形容幼儿教育那是再合适不过了。焦虑的妈妈们习惯跟风抱团,哪种兴趣班牛逼就上哪种,哪个老师厉害就拜他为师,哪个孩子厉害就向她妈妈取经。


  丢丢那天画了一个又一个娃娃,她说这个是梵高,那个是毛主席,那一个是蒙娜丽莎,乍看之下,还十分神似。


  朵儿姑娘缠着姐姐问:“谁是梵高,谁是毛主席,谁是蒙娜丽莎?”


  丢丢居然也能将这三位介绍个大概。


  除了丢丢,闺蜜还有一个小女儿小花,和朵儿同岁。


  小花却显得有点“愚鲁”,从来不肯配合父母,三岁了“大字不识一个”。


  然而,人们只知道闺蜜有女儿丢丢,却不知道还有小女儿小花。


  闺蜜说,对我来说,不管是别人眼中的“小天才”姐姐,还是“愚笨”的妹妹小花,都是普通孩子,都是我爱的小棉袄。


  陈道明也曾对女儿说:“我希望你第一身体好,第二要快乐,第三尽量有所成,但更要知道自己是凡人,是普通人。”


  丢丢不经意的优秀表现,总能招来焦虑的家长问东问西。当闺蜜告诉他们,孩子没有报任何兴趣班,也没有任何私教时,她们都不信。这些焦虑的妈妈们认为闺蜜不坦诚。丢丢如此多才多艺,没报兴趣班,你骗谁呢?


  望子成龙的妈妈们给孩子们报英语、绘画、钢琴等各种兴趣班,她们每天带孩子奔波在幼儿园与兴趣班上,为孩子牺牲自己的爱好与休闲时间。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尽如意,她们就会勃然大怒。所以她们觉得闺蜜在鬼扯。


  但我知,闺蜜说的都是大实话,若真有秘诀,那就是:爱!


  妈妈们却希望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神童”,她们希望闺蜜能助她们培养出丢丢这样聪慧的孩子。


  闺蜜想来想去,总结了“三要”与“三不”的真能量教育原则。


  三要,要真实,要平和,要接纳。


  三不,不逼,不骗,不哄。


  她说:“养育孩子需要真能量,要真实的面对孩子,要平和地告诉孩子真实的感情,不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逼、骗、哄”她们接受任何东西,而是接纳真实能力的孩子,然后去潜移默化地引导。


  比如,丢丢虽然爱读书,可是她过分痴迷读书,常常忘了运动,我担心她长大体弱,担心她局限在书的世界里,我和先生知她爱坐车去另外的城市“转悠”,便带她去各地参加各种户外运动,期望她身体也长得壮壮的。


  妹妹小花虽不爱看书,但喜欢听故事,于是我便常和她一起编故事。这孩子想象力丰富,但因为词汇量有限,有时候表达不出来心中所想而哭。这时,我再带着她翻书,让她去找她想表达的场景,我再帮她读出来。这样的游戏方式,既让孩子感到开心,又极大地扩充了她的词汇量,也渐渐提高了孩子读故事的兴趣。”


  真正的爱,需要付出智慧和力量。


  在闺蜜的耐心陪伴和影响下,大女儿丢丢的书香世界里添了些摔摔打打与跌跌撞撞,小女儿小花的混沌世界也绽放了兴趣爱好的蓓蕾。


  这种多元,是父母播种在儿女心中的一颗种子。


  生命中必有挫折,到时候,这颗种子就能发芽并长成撑天大树,给她们遮风避雨,助她们熬过挫折期并化解悲伤。


  作家叶圣陶曾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张家的四个才女是指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四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子,个个蕙质兰心,气质出众,但又各有各的所长,各有各的成就。


  这得益于她们父亲张武龄的自由开放育儿法,他专门在家里造了一座小戏台,供女儿们表演、尽情展示才华,让她们去挖掘自己的喜好,鼓励她们,让她们积极发展自我专长。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对自身充满渴望的生命。他们因你而生,却非为你而来。


  因为这种自身渴望不同,有人长成了林徽因,有人长成了三毛,有人长成了冰心。


  但依然有很多人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让孩子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逼迫孩子做自己不爱做的事。


  这种专制堪比秦始皇,浇灭孩子对这世界的期盼,最终摧毁他们的自信。


  开明的父母,懂得做孩子的摆渡人,他们接纳真实的孩子,为孩子创造种种可能,却不代替他们去感受这个世界。


  作家三毛的父亲也深谙此道理。小时候的三毛离经叛道,患过忧郁症,曾经割腕自杀,曾逃学去公墓看小说,后休学。但父亲并没有因此否定她,即使全世界否定他的孩子,她依然是自己最棒的孩子。


  在父亲的引导下,休学时期的三毛随顾福生学习画画,后经恩师启蒙,逐渐接触文学。这是三毛一生教育的起点,更是其人生的转折点。


  一代才女,三毛,从此走进万千读者心中。而这其中,蕴含了多少父母看不见的苦心。


  可大多父母总爱秉着“我为你好”的信念,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逼着孩子学这学那,可谓操碎了心。然而,孩子天赋有限,天性又爱玩,未必就成长为父母们设定的,父母们免不了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愤恨。


  《奇葩说》有一期的话题是,《如果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要定制吗?》,闺蜜和我的答案是No。因为定制的人生,不但让孩子少了探索的乐趣,也未必是孩子们喜欢的人生。


  于我们来说,真正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和控制,而是一场适时的退出。


文丨朵娘,十点读书签约作者。专栏写手,新浪微博读书书评人,读书、写作,带着孩子一起满世界折腾。微博:重出江湖的她。

标签:
作者:司马青衫
附庸风雅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遇见美好,聪明人是分享出去.)
版权所有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或注明出处:https://www.simaqingshan.com/post/1675.html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有 1 条评论,14745人围观)
网友昵称:Vultr优惠码
沙发 Vultr优惠码游客2017-06-26回复
完全放手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