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光绪帝简介_光绪帝死因_光绪皇帝真正死因_光绪的妃子

揭秘:光绪帝简介_光绪帝死因_光绪皇帝真正死因_光绪的妃子

  导读:爱新觉罗·载湉,清德宗光绪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岁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慈安崩逝后由慈禧一宫独裁,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挟制,未曾掌握实权。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囚禁慈禧,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因砒霜中毒而暴崩,享年38岁,葬于清西陵的崇陵。


  光绪皇帝个人档案


  出生:1871年08月14日(同治十年辛未六月廿八日)


  逝世:1908年11月14日(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十月廿一日)


  在位:1875年-1908年


  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庙号:清德宗


  陵寝:清西陵的崇陵


  父亲:爱新觉罗·奕譞(醇贤亲王,道光帝第七子)


  母亲:叶赫那拉·婉贞(慈禧太后之妹)


  初婚:18岁大婚,配偶孝定景皇后等3人


  元配: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


  后妃:礼部左侍郎长叙二女(瑾妃、珍妃)


  子女:无亲生子女,继子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慈禧临终命溥仪过继同治兼祧大行皇帝载湉)


  继位人:胞弟载沣之子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


  囚禁地点及时间:1898年因戊戌变法失败,被慈禧太后囚禁于中南海瀛台,1900年因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太后无奈挟光绪皇帝逃出北京城,次年回到紫禁城依旧被囚禁,直到1908年驾崩。


  光绪皇帝生平简介


  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是道光帝的孙子,咸丰帝的亲侄子、妻外甥(慈禧太后的外甥)和继位人,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与慈禧胞妹叶赫那拉·婉贞的儿子,1871年8月14日(同治十年)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叶赫那拉·婉贞是慈禧的亲妹妹,这种特殊的家庭背景,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


  1900年义和团反洋起事,导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挟光绪帝逃亡西安,次年签定辛丑条约后才回到北京,光绪仍被慈禧软禁。


  光绪帝比慈禧只早死一天,他的死因没有历史定论。一说他为慈禧毒死,一说他自然病死;2008年对光绪头发的检验证实光绪帝死于急性砒霜中毒,但凶手是谁仍有待考证。


  光绪帝无后,慈禧太后即以其侄、第二代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为帝。


  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光绪皇帝死因之谜


  清代官方文献和宫廷档案记载光绪帝为病死。但光绪帝在慈禧死前一日晏驾,时间过于巧合,外界对其死因历来有诸多揣测。许多野史、宫廷回忆录包括溥仪均指出光绪帝是被人下毒所害,但对凶手的推测各不相同。民国之后,据光绪帝的御医透露,皇帝生前的确身体并不非常健康,主因是不见天日、身体欠运动、心情不佳导致饮食不正常,却也无病重之迹象。1980年,整理崇陵光绪帝遗骨时“未发现外伤及中毒迹象”,结合官方档案上的说法,认为光绪帝在生前染病已经相当严重,遗精史长达二十年,中年之后已到病入膏肓之步,光绪自己在《病原》里也说:“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遗泄之时,冬天较甚。近数年遗泄较少者并非渐愈,乃系肾经亏损太甚,无力发泄之故。痿弱遗精之故,起初由于昼间一闻锣声即觉心动而自泄,夜间梦寐亦然。腿膝足踝永远发凉,稍感风凉则必头疼体酸,夜间盖被须极严格。其耳鸣脑响亦将近十年,其耳鸣之声,如风雨金鼓杂沓之音,有较远之时,有觉近之时。且近年来耳窍不灵,听话总不真切,盖亦由于下元虚弱,以致虚热时常上溢也。腰腿肩背酸沉,每日须令人按捺,此病亦有十二三年矣。行路之时,步履欠实,若稍一旁观,或手中持物,辄觉足下欹侧荡摇。”自然病死一说在当时一度成为学术界主流观点。直到2008年中国官方以现代法医手法检验后才证实死于砒霜中毒。


  验证死因


  2008年,在光绪帝去世一百年之际,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央电视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单位联合组成的“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确定光绪是因为“急性肠胃型砒霜中毒”而亡。研究人员通过现代法医学手段,对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及墓内外环境样品,进行了反复的检测、研究和分析。专家发现,光绪的衣领部位及头发上均沾染有高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其袍服胃区的三氧化二砷源于尸体腐败时的体液浸蚀所致,而头发及衣领的三氧化二砷也是尸液浸蚀的遗留。常人口服砒霜60至200毫克就会中毒身亡。而仅在光绪帝部分衣物和头发上检出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约201毫克。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1月14日傍晚被囚禁在瀛台的38岁的光绪帝驾崩;第二天下午,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之久的74岁的慈禧太后也断了气。因仅隔一天,其死因引起许多猜测。


  “清光绪皇帝死因”研究报告会上,颇多争议的光绪死因疑案,在百年后通过一系列现代专业技术手段得以确证:光绪帝突然“升天”系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所致。


  “光绪之死”是上世纪初的重大历史事件,关于光绪的死因却众说纷纭,成为近代史上一桩谜案。有人认为,慈禧不愿意光绪在自己死后重新掌权,派人毒死了光绪。有人说,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出卖光绪,怕慈禧死后遭光绪报复,于是贿赂太监下毒。还有说是太监李莲英下的毒,因为他得悉光绪日记中说慈禧死后将诛袁世凯和他。但也有人认为光绪是身体虚弱病死。


  皇后妃嫔


  皇后


  孝定景皇后(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姓叶赫那拉氏,名为静芬,或称隆裕太后、隆裕皇后、光绪皇后。为光绪帝的表姐和皇后,慈禧太后之弟都统桂祥的女儿。


  皇贵妃


  恪顺皇贵妃(1875年—1900年),姓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人们一般习惯按她曾获封的珍妃来称呼她。清朝光绪皇帝的侧妃,也是最为受宠的妃子,生于光绪元年二月初三,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逝于光绪二十五年,时年二十五岁。


  端康皇贵妃(1874年—1924年),姓他他拉氏,为礼部侍郎长叙之女、清朝末年光绪皇帝的妃子,其妹是珍妃,姊妹俩为同父异母,在家族中瑾妃排行第四、珍妃排行第五。


说法二:


  清德宗(光绪帝)载湉,四岁时即皇帝位,在慈禧太后淫威下长大,他不甘做傀儡皇帝,力图有所作为。甲午战争后,他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维新变法运动,下诏变法。维新运动遭到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势力反对,他们发动政变,杀“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等出逃国外,光绪帝被幽禁于瀛台。此后他一直未获自由,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11.14),年仅三十八岁的壮年天子,在瀛台去世,次日,七十四岁高龄的慈禧太后亦死去。一对政敌在不到二十四小时内相继死去,是巧合还是另有缘由?此中疑团丛生,令人们猜测纷纭,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有人说,是慈禧太后命人害死了光绪帝。慈禧太后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时,她怕自己死后,光绪帝掌握朝政,对她不利。曾任御史及起居注官的挥毓鼎在其所著《崇陵传信录》中说,“慈禧病危时,有人向她报告说:光绪帝听说太后病重,面露喜色。太后闻言大怒曰:我不能先汝而死!于是决心害死光绪帝。据说光绪帝去世前,宫门紧闭,气氛异常,敏感的人已预知宫中必有大变,果然不久就传出光绪帝驾崩的消息。


  另有人说,光绪帝是被太监李莲英害死的。德龄《瀛台泣血记》云,李莲英平时依仗慈禧太后的威势,横行霸道,经常捉弄欺凌光绪帝。当太后将归天时,他深恐太后死后,光绪帝掌权,对己不利,于是抢先下手,害死光绪帝。


  还有人说,光绪帝是被袁世凯害死的。在维新运动时期,光绪帝受到慈禧为首的顽固势力威胁,危在旦夕。他曾授袁世凯密诏,命其武力相救,保护维新,但袁世凯出卖光绪帝,向慈禧告密,慈禧发动政变,扼杀维新运动。当慈禧病重将死之际,袁世凯怕将来光绪帝重操权柄,必然与他算帐,遂派人进药,药中掺毒,光绪帝服后身亡。


  近来有人根据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光绪帝医案认为,导致其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疾病。光绪帝自幼体质孱弱,加上失去母爱,慈禧太后有意对之严厉约束,消磨其意志,故而光绪帝是在抑郁沉闷的环境中长大,身心健康大受损害,抵抗病毒能力差,且患有遗精病史。成年后,病情更重,从现代医学角度看,他患有严重神经官能症、关节炎或骨结核,还有血液系统疾病。他去世前半年内,御医对其病症已束手无策,光绪帝经常因自己病情不见好转而斥责御医无能。肺结核、肝脏、心脏和风湿等慢性病,导致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最后,可能是心肺功能慢性衰竭,合并急性感染,夺去了光绪帝的生命。当然,从根本上说,光绪帝的病魔缠身,与慈禧太后对他的高压控制、百般凌辱有很大关系,可以说他是被慈禧折磨而亡。上述看法,是根据脉案药方推测得出的,在慈禧太后一手遮天的情况下,是否存在受慈禧指使而伪造清宫医案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作者:司马青衫
附庸风雅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遇见美好,聪明人是分享出去.)
版权所有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或注明出处:https://www.simaqingshan.com/post/1735.htm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788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