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怎么死的_同治皇帝的死因_同治帝真得了梅毒而死吗?

同治帝怎么死的_同治皇帝的死因_同治帝真得了梅毒而死吗?

  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一八五六-一八七五年),也称穆宗,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八位皇帝,同时也是清朝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


  同治皇帝十八岁亲政,十九岁就挂了,政治上几乎没有什么建树,但是他的父母在政治上却是很极品的人物。


  同治的父亲咸丰皇帝是个极品苦命的人物。公平地说,咸丰皇帝远远算不上英主明君,却也不是昏庸到家,如果是太平盛世他完全可以安安稳稳地做个守成皇帝。但是他实在太倒霉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让他赶上了,西方工业革命后的列强入侵也让他赶上了。这种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毫无疑问超出了咸丰皇帝的驾驭能力。


  咸丰皇帝二十岁即位,他登基不久就发生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将大清朝搞得焦头烂额。之后又有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中咸丰皇帝处置失措,敌人兵临城下之时更是毫无骨气地逃离京城。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这成为咸丰抹不去的污点和奇耻大辱。


  经历巨大打击的咸丰皇帝,彻底丧失了进取心,日日“以醇酒妇人自戕”,还自暴自弃地自称“且乐道人”。幸亏他死得早,不然大清朝说不定在他手上就亡了。


  而同治皇帝的生母,则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咸丰皇帝死后,年仅六岁的同治皇帝即位。慈禧太后联合奕欣发动政变,将咸丰指定的八大顾命大臣一网打尽,掌握了政权。在慈禧太后的治理下,曾国藩于同治三年将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了下去。接着李鸿章率淮军于同治七年将捻军也镇压了下去。


  同时,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开明的汉族大臣开始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核心宗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在不变革政治体制的情况下,引进西方现代工业技术以实现国家富强。洋务运动建立了新式军备中心,并创办了一些为它服务的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同治十一年,中国第一次派遣幼童赴美国留学。在慈禧太后的治理下,清朝江河日下的势头竟然被扭转,出现了所谓的“同治中兴”。


  同治十二年,年满十八岁的同治皇帝亲政,慈禧太后退居二线。然而这位年轻皇帝的表现却令人摇头不已。他即位之初就闹腾着花费钜资修颐和园,遭到群臣激烈反对,他竟然降旨革去一班重臣职务,幸亏慈禧太后及时阻止,才收回成命。如果不是同治死得早,他恐怕又是一个大大的昏君暴君。同治死后,慈禧太后再次垂帘听政。说实在话,慈禧太后也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她执政的后期更是昏招迭出,但是,我觉得她总比同治皇帝强些。


  同治皇帝十九岁因病驾崩,正史记载死于天花,但坊间多有传言称其死于梅毒。著名历史学家萧一山在他一九二三年所着的《清代通史》里,也再三强调了同治帝就是死于梅毒。另外,同治皇帝主治御医李德立的两位曾孙分别撰文称,祖上口传秘闻,同治帝死于梅毒。


  那么,同治皇帝到底是否死于梅毒呢?我们先看看后来成为同治皇帝老师翁同龢的日记,翁同龢的人品口碑一贯很好,而且我们也想不出他在私人日记里面全面而完整地伪造大清皇帝病情的理由,所以他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


  根据翁同龢的日记,同治皇帝的病情经过大体是这样的:


  十月二十一日:西苑着凉;十月三十日:今日发疹。十一月初二日:闻传蟒袍补褂,圣躬有天花之喜。


  十一月初八日,翁同龢见到皇帝,“花极稠密”;十一月初九日,翁同龢再次亲见皇帝,“气色皆盛,头面皆灌浆泡饱满”。


  十一月二十三日:“晤太医李竹轩、庄某于内务府坐处,据云:脉息皆弱而无力,腰间肿处,两孔皆流脓,亦流腥水,而根盘甚大,渐流向背,外溃则口甚大,内溃则不可言,意甚为难。”


  十一月二十八日:太医云:“腰间溃如椀,其口在边上,揭膏药则汁如箭激,丑刻如此,卯刻复揭,又流半盅。”二十九日再记:“御医为他揭膏药挤脓,脓已半盅,色白而气腥,漫肿一片,腰以下皆平,色微紫,看上去病已深。”


  而现存的同治皇帝脉案记载:十一月二十九日“牙胀面肿”;三十日“面颊肿硬,牙浮口黏”;十二月初一日“面颊硬肿,牙龈黑糜口臭”;初二日“各处痘痈俱见正脓,唇腮硬肿,牙龈黑糜,舌乾口臭,大便黑黏”;初四日“牙龈黑臭,势恐口疳穿腮,毒热内扰”。这一天,御医确诊为走马牙疳。


  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十二月初五日,同治帝在皇宫养心殿衔憾而去。


  综合上述的记载,很明显,同治皇帝并非死于梅毒。在做详尽分析前,我们先谈谈梅毒。


  梅毒的致病原,是一种称为梅毒螺旋体的微生物。一四九二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并从美洲带回来了梅毒。关于哥伦布带回梅毒的方式,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是哥伦布随船带回来准备做奴隶出卖的印第安青壮年先传给了见猎心喜的西班牙贵妇,一种认为是和印第安女性发生关系的水手感染梅毒并带回西班牙。


  一四九五年,法王查理八世组织军队进攻义大利的那不勒斯,一批西班牙人参加了他的军队,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法军士兵和那不勒斯军队中梅毒的流行。战争结束后,法军又把梅毒带回了国内。所以,当时法国人称之为西班牙病,义大利人称之为法国病。


  再往后,梅毒根据传播途径获得了更多的名字,德国、波兰称之为法国病,俄罗斯称之为波兰病,阿拉伯人称为基督徒病,中国人称为广东疮,而日本人称之为中国疮。


  梅毒是一种非常成功的传染病。之所以说它成功,是因为它能成功地做到和宿主长期共存,而这种共存方式,又有利于它的进一步传播。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是性接触传播,此外还可以透过母婴垂直传播和体液接触传播。


  在没有现代医学手段治疗的情况下,梅毒一般分为三期。


  一期梅毒的指标性临床特征是硬性下疳。所谓硬性下疳是一种好发于外生殖器的溃疡,溃疡高出皮面,不痛不痒,边界清晰,常为圆形或椭圆形。硬性下疳在感染梅毒后七-六十天出现,一般持续四-六周后可自愈。


  此后患者进入四-十个星期的无症状期,患者与健康人无异。无症状期过后患者会发展为二期梅毒。


  二期梅毒的主要表现是梅毒疹。梅毒疹多种多样,最常见也最有代表性的是斑疹,也称玫瑰疹。玫瑰疹为红色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有些像梅花形状,不痛不痒,这也是“梅毒”这一风雅称号的来源。梅毒疹出疹前可有流感头痛、低热、四肢酸困等前驱症状,持续三-五日,皮疹出后即消退。疹多先发于躯干,渐次延及四肢,可在数日内满布全身,但颈、面发生少。斑疹经数日或二-三周逐渐消退,然后进入三-十五年,最长可达四十六年的漫长潜伏期。


  潜伏期过后就是毁灭性的三期梅毒,三期梅毒有三种类型:梅毒肿性梅毒、神经性梅毒,以及心血管梅毒。这期的梅毒会严重损害全身各个器官,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在我们了解了上述知识后,我们再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同治皇帝的病情。


  首先,如果同治皇帝得的是梅毒,那么他必然有感染途径。考虑到他的年龄和身分,母婴垂直传播和体液传播都基本可以排除,唯一可能的感染途径应该是性接触传播。相传,同治皇帝是微服出宫嫖妓染上梅毒的,那么这种可能性有没有呢?


  应该说可能性很小。且不说后宫佳丽三千,身为皇帝不会缺了性伴侣。即使他真觉得家花不如野花香,非要出去拈花惹草也不太可能,要知道,同治皇帝和光绪不一样,他可是慈禧太后的亲生儿子,而且是唯一的亲生儿子。有个这么强势的亲妈在这里,想避开慈禧的耳目去逛妓院实在不太可能。


  同治皇帝死时,才亲政一年,亲政后虽然有了些权力,但老妈慈禧正当壮年,威权尚在,他身为一国之君想自由自在地出去嫖妓也不是容易的事。就算偷偷溜出了皇宫,他恐怕也不知道该去哪儿。历史记载,同治皇帝曾经和恭亲王的儿子出去逛过,但恭亲王的儿子不敢隐瞒,回去跟老爸老老实实地交代了,为此同治还被恭亲王当面责备搞得下不了台。陪皇帝出趟皇宫都赶紧回家向老爹汇报,这样的乖孩子敢胆大包天带皇帝去嫖妓,恐怕是没人信的。


  再者,同治皇帝如果感染了梅毒的话,他应该有一期梅毒发作的病史。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外生殖器不痛不痒的溃疡,可自行痊愈。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发现生殖器上长个溃疡竟然不当回事不找医生看。而且梅毒在当时也不是什么罕见病,太医应该很容易就诊断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同治皇帝再次发作时医生应该已经有了准备。即使太医不敢说是梅毒,随便编个什么其他名目隐瞒过去,这病情的记载总该是有的,但是这个在历史和脉案中毫无记载。


  同治皇帝的疾病是以出疹开始的,就算是梅毒的话也应该是第二期梅毒。二期梅毒很少致人于死,虽然有时会有低热等症状,但一般很快就会自行消退,所出的皮疹一般也不痛不痒,经过一段时间自行消退。同治皇帝是青壮年,就算是二期梅毒,死亡机率也很低。梅毒致死一般是在三期梅毒,而梅毒发展到三期至少是感染梅毒数年以后,同治皇帝死时年仅十九岁,从时间上算也不合理。


  那么,同治皇帝死因到底是什么呢?


  翁同龢记录的同治皇帝“花极稠密”,“头面皆灌浆泡饱满”,均符合天花的表现。天花在清朝也是常见病,太医们对天花应该还是不会误诊的。


  天花会引起严重的高热,并可引起包括败血症在内的多种并发症。在患者体质极其虚弱而且没有现代消毒措施的情况下,天花引起的脓疱疹很容易发展成皮肤软组织感染。同治皇帝“腰间肿处,两孔皆流脓,亦流腥水,而根盘甚大,渐流向背,外溃则口甚大,内溃则不可言”,这是典型的严重软组织感染和脓肿形成的表现。感染的范围已经非常大,从腰部蔓延到背部。患者部分脓液虽然经破溃流出,但是由于感染范围巨大,大量坏死组织和脓液积存在组织内,一方面使得感染难以控制,另一方面也导致大量毒素被吸收,对患者体内外造成持续不断的沉重打击。


  这种感染如果放到现代,还是有办法解决的。将感染部位切开,清除坏死组织,通畅引流,一方面有利于感染局限,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全身症状,再配合使用抗生素,是可以挽救患者生命的。而太医所采取的保守敷药的措施,对于这种大范围的感染根本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效果。


  这种局部感染越来越严重,大量的细菌和毒素不断进入血液,会对患者多个脏器造成严重损害。由于体质越来越差,患者的抵抗力也越来越弱,口腔等部位的常住细菌和经血播散的细菌会使患者体内出现新的感染病灶。同治皇帝死前出现的走马牙疳,其实就是坏疽性口炎,也就是口部组织出现严重的感染。这种感染的播散,说明患者的体质已经极其虚弱。(稗官野史www.simaqingshan.com)


  这种口部软组织的感染会导致口内严重肿胀,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及呼吸,导致患者病情快速急剧地恶化。而同治皇帝出血黑便,表明已经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乃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这都是严重感染患者末期的表现。


  因此,综合分析,同治皇帝并非死于梅毒,而是死于天花继发的严重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脓毒血症。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愿意发布,请联系删除

标签:
作者:司马青衫
附庸风雅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遇见美好,聪明人是分享出去.)
版权所有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或注明出处:https://www.simaqingshan.com/post/1974.htm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137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