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风秋丨一辈子,两双鞋

宗风秋丨一辈子,两双鞋

  刚结婚的时候,周围一切都是陌生的,我闲着没事儿,天天窝在家里不出门。后来,隔壁大嫂看不下去了,说要教我做鞋子。


  我回家告诉婆婆。婆婆大人听了,真是喜出望外。当时就放下手中正忙着的活计,翻找出一卷破布片。


  那时候,那样的破布片也是好东西。做鞋子用的硬硬的袼褙,就是用这样的破布片,一层布片一层浆糊加工出来的。


  袼褙分两种,厚的三层布,做鞋底用。薄的两层布,做鞋面用。都是用布和浆糊,糊在木质的门板或者木板上,在大太阳下晒干了揭下来。拿在手里的感觉,就像拿着一块洋铁皮,敲起来‘嘡嘡’响。


  第二天,大好的天气。糊袼褙得选天气,阴天下雨糊的袼褙容易返潮,纳鞋底的时候,针不容易拔出来,俗称‘夹针’。婆婆糊了两大门板袼褙,当天就晒得嘡嘡响,第三天,我就扛着这袼褙,去大嫂那儿当学徒了。


  当时正是冬天,学做鞋当然做棉鞋。大嫂那儿正好有适合我爱人穿的现成的鞋样儿,现成的剪刀、针和纳鞋底用的线绳儿。大嫂很快帮我下好了棉鞋底。因为新鲜,也因为好奇,我就拿着剪刀这儿修修,那儿剪剪,结果鞋底儿被我修剪得小了,我窘在那儿。


  大嫂说没事儿,鞋底儿小了不做棉鞋了,改做单鞋。然后大嫂就教我粘底子、衬底子。然后,再把那些鞋底片连缀在一起就成了。一般单鞋底三层袼褙,棉鞋底要四层袼褙,省得冬天冰脚。鞋后跟那儿,无论单鞋还是棉鞋,都要多加一层。


  鞋底弄好了,剩下的时间,就是纳鞋底了。


  因为第一次学做鞋,觉得很新鲜。每天吃了早饭,就去大嫂那儿,抱着个大鞋底子锥来钻去。手都磨出泡来了,一天也纳不了一圈。


  后来,鞋底终于纳好了一只,剩下那一只,纳了两圈,我实在没有耐心了。就把鞋底拿回家去,准备什么时候纳完了,再去找大嫂继续下面的工序。


  结果,这鞋底拿回家后,一直倍受冷落。后来一个下雪天,实在闲着没事做,就找出来准备纳几针。可巧又发现屋里的菜橱子有些碍事,就顺手把鞋底放到菜橱上面,自己一个人,把那个菜橱子从前墙,挪到后墙去。这样一忙活,纳鞋底的事儿就给忘记了。


  过了好久,差不多快过年了,我三嫂来我家玩,一进门就问我:你那鞋做好了吗?拿出来我看看。


  这才轰然想起,我还有半只鞋底没纳好呢!


  当时,在农村有种习惯,所有的活计,过年之前都要做完,不然会被人笑话,说你一样什么活计,做了二年,意思就是说你这人很笨。


  赶紧找鞋底纳鞋底,结果怎么都找不到。三嫂就笑我,她这一笑,我倒多了心:好啊!是你把那只鞋底藏起来了吧?不然好端端的,你问我做的鞋干什么?赶紧还给我!


  三嫂一听,更是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你说你仨月了,连双鞋底没纳好,你自己放哪儿了?还不赶紧找找,还好意思问我!


  我能放哪儿呢?我家就这点小地方,我哪儿都找了就是找不到。


  找不到就算了,反正又不急着穿。嘴里这么说,心里却老是个病,没事儿就想找找。


  过了年没找到,一春天也没找到。后来,我就铁了心地认为,就是三嫂给藏起来了,看到她,我就向她要那只鞋底。


  三嫂百口莫辩。从此,我们两个人每次见面,都心照不宣地笑笑。这样的结果就是:我更加肯定地认为,是三嫂把我的鞋底藏没了,所以她拿不出来,也没法解释。


  到了六月天,下连阴雨,后墙那儿漏雨,把菜橱弄湿了。我和爱人抬了菜橱子,准备去院子里晒晒。结果,菜橱子一倾斜,从上面“哐当”掉下来一样东西。


  正是那只没纳完的鞋底!


  那时候没有电话也没有手机,我拿了鞋底就往三嫂家跑。三嫂一看我手中的鞋底,气不打一处来:你这家伙冤枉我这么长时间,看我怎么收拾你!


  于是,我们两个人在她家院子里,你追我赶,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三嫂说人家做双鞋,多说用个四五天,你仨月都没纳好一双鞋底子!也不知道你是怎么磨蹭的。我就想看看,你做的是金鞋还是银鞋,咋能做这么长时间!


  鞋底找到了,恨恨地一天就纳完了。又扯来鞋布,让大嫂帮忙弄好了鞋帮。然后,大嫂前缀一针,后缀一针,把鞋底、鞋帮连缀在一起,我就开始上鞋了!


  大六月天,屋里太热。我家大门外,是一条大路,路边有一棵大椿树,特别凉快。我就坐在那棵椿树下,又是锥子又是钳子,有模有样地上鞋。远远看着有人来了,爱人怕人家笑话我,就赶紧让我躲到院子里;看看人走远了,他再叫我出来。做个针线活,感觉像是打游击。


  好容易,那鞋子终于做好了,放在桌子上看看:不歪也不斜,非常有鞋样儿。


  赶紧叫了爱人过来试穿。结果,爱人那脚,怎么都塞不进鞋里面去。


  看到我又失望又委屈的样子,爱人说:


  “你这鞋做得真不错,就是我这脚长得太大了!”然后,我们两个人笑得天昏地暗!


  第二双鞋子,是给大女儿做的。


  那时候,我们在学校住着。大女儿刚刚一岁,还不怎么会走路。邻居做衣服,剩下一大块红色的金丝绒布。她家是两个儿子,就给我送来了,说让我给女儿做双小鞋,肯定好看。


  我拿了那布也爱不释手。可是,那时候在学校住着,找不到鞋样。我就别出心裁,让女儿站到一张报纸上,比着她的脚,先画了一个鞋底样。小孩子的鞋底,用不着袼褙,多用几层厚布,纳在一起就行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鞋子虽然小,可程序一点都不能少。夜以继日地忙活,终于把鞋底弄好了。这次我特别接受上次的教训,先在女儿脚上比了比,鞋底比脚大了不少,这次做好鞋子,肯定不会小了。


  做鞋帮,依然没有鞋样。就比着女儿的小脚丫,自制了鞋样。然后按到女儿脚上,修修剪剪,看上去居然很不错。鞋子太小,握在手里捏不住似的,沿鞋口上的布条,还真费了大功夫了!好在我不会做鞋,我会做棉衣,穿针引线也算是干脆利落,还不至于把手扎得出血。


  鞋子做好了,给女儿试穿时才发现,鞋面太低了!女儿的小脚丫,根本伸不进去。这哪行呢?这鞋子我费那么大功夫,无论如何得让女儿穿一穿。


  我灵机一动,拿剪刀在鞋面正上方,开了一个小口。


  女儿终于穿上新鞋了,不知道是高兴还是不舒服,她一直看着她的新鞋子,又蹦又跳。每当有人问她:你妈给你做的新鞋呢!她就立刻低了头,去看她的脚。


  这双鞋穿了一段时间,女儿会走路之后,就再也不穿了。我这一辈子,就做了这两双鞋,至今想起来,还忍不住笑了又笑。


  记得我哥哥刚订婚那会儿,没过门的嫂子捎来一双鞋。那鞋子只纳底子的针法就好几种,惹得我们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特地跑到我们家,就为了看看那双鞋子!


  后来我问嫂子:你怎么知道我哥哥穿多大的鞋呢?嫂子笑而不答。我又去问我哥哥。哥哥说他第一次去嫂子家走亲戚的时候,嫂子在门口撒了一层细沙土,哥哥从上面走留下了脚印,嫂子根据这脚印,就知道这鞋子的大小肥瘦了。


  那时候的女孩子,做鞋就是第一要务。家家都有针线筐,家家都有一摞一摞的鞋底。大的小的,纳好的没纳好的。哪个女孩子,晚上不得在煤油灯下,纳鞋底纳到半夜呢?


  现在的人,都不做鞋了。那个糊袼褙、纳鞋底的年代,也彻底成为历史了······我也是突然想起我做的这两双鞋,觉得很有趣,才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文丨宗风秋

标签:
作者:司马青衫
附庸风雅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遇见美好,聪明人是分享出去.)
版权所有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或注明出处:https://www.simaqingshan.com/post/2090.html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有 3 条评论,13706人围观)
网友昵称:排烟工程
椅子 排烟工程游客2017-09-04回复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他们把婚姻比作鞋子,冷暖自知。
网友昵称:通风系统
沙发 通风系统游客2017-09-04回复
手工做的写穿着舒服,小时候穿过妈妈做的些 透气也不臭脚[wa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