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有声丨拆书稿——海莲在查令十字街

清水有声丨拆书稿——海莲在查令十字街

  海莲在查令十字街


  你一定不知道吉里格朗路12号是哪里,也不会好奇。但是,看过《查令十字街84号》后,你一定想去英国找到那家小店,进去瞧一瞧。


  初见他/她时,你会礼貌的问候。海莲·汉芙也一样,她小心翼翼的写下“如果贵店有而每本又不高于五美元的话,可否径将此函视为订购单,并将书寄给我”这样的字句,像是多写一个字都怕失了分寸。


  而书店老板也恭敬的回应了这一份礼貌,回信称海莲汉芙为“尊敬的夫人”,落款为“马克斯与科恩书店”。


  你知道美国到英国有多少英里吗?就像你算不清楚一英镑十七先令六便士换算成美金是五元三角一样。你知道美国和英国的文化有什么不同吗?就像你不了解究竟该唤海莲·汉芙为小姐还是夫人一样。


  1949年11月03日“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眼前浮现出这位“尊敬的夫人”俏皮的生气模样,从此,赶紧改称为“汉芙小姐”。“把通俗拉丁文圣经整成这副德性”的人都下十八层地狱,把涂炭生灵的罗马士兵都用戟刺死,好尽早结束这永无止尽的折磨——汉芙小姐的确是个不好惹的主儿。


  可是,在得知“书店的诸位”食物分配不足、各种物资短缺的时候,又慷慨的献上火腿、牛舌罐头、干燥蛋、黑色丝袜——汉芙小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汉芙小姐经常打趣弗兰克,假装对他颐指气使,企图戳穿他英国式的矜持——店里的“诸位”都喜欢读她的信,对她的长相充满好奇——塞西莉说她是一位年轻有教养且打扮时髦的人;老马丁说她是学究型的人。而她只是调侃:自己的长相就像百老汇街上的叫花子,成天穿着破了洞的毛衣跟长毛裤。她让老马丁大失所望:不但一丁点儿学问没有,而且连大学也没上过,只是个爱读书的摇笔杆的小作家。


  正是汉芙小姐的幽默、不拘小节、温暖,让她拥有了“全体同仁”这个朋友。信件在一次次的漂洋过海后,汉芙小姐和德尔先生最终摒弃了“小姐”和“先生”的敬称。那种过分的拘谨也悄悄消失在弗兰克的笔尖。


  逛遍柏克莱广场、温柏街,置身圣保罗大教堂、伦敦塔前台阶……海莲幻想着去伦敦,幻想着去寻找英国文学。即使她觉得“与她附近的十七大街相比,伦敦可近的太多啦”,但最终也只能由玛克辛代为饱览遍逛”她的书店”,而她就只得乖乖蹲在九十五大街的破公寓里,埋头写着劳什子的电视剧脚本!


  后来,塞西莉搬去了南非,老马丁病逝了,博尔顿老太太被送去了老人之家。再后来,弗兰克离开了人间……而“那位美国游客“依然教人望穿秋水……


  这份“交易”维持了近二十年,海莲·汉芙的大半生里,都是个岌岌无名的文字工作者,她靠微薄的收入,珍藏最爱的书,她靠有限的力量,在寒冷的夜里为书店的伙计们送去温暖。可是她却打心里头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交换。她寄给书店伙计们的东西,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书店伙计们送给她的礼物,却能和她朝夕相处,至死方休;她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比尔·汉弗莱斯觉得,远方有人竟能为素未谋面的一群人付出这么多关怀和慷慨,他的内心实在倍感温暖。海莲亦觉得,大西洋彼岸有一群陌生的朋友如此惦念着她,即使衣衫褴褛,她也富足无比。


  它只是万千书店中的一个,如此普通。它承载着书中的故事,它也书写着自己的故事。如今,那些璀璨时光都被锁在一面铜牌中,任人凭吊。


  那个年代,也许是乱世,是贫穷,感情才显得珍贵。那个年代,也许车马慢,书信慢,友谊才会长久。


  那现在的你呢?


  我学着在扉页题签、学着写注记,希望未知的你与我冥冥共读,戚戚于胸。在什么都快的年代,我却守株待兔,生怕给予的关怀,付之东流……


  如果你恰好经过纽约东九十五大街1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感谢她的馈赠……



文丨清水有声

作者:司马青衫
附庸风雅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遇见美好,聪明人是分享出去.)
版权所有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或注明出处:https://www.simaqingshan.com/post/3039.html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668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