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日,星期一。
两个女儿,一个要考研,一个要写论文,每天都熬到深夜。很多时候我都在想,那些没上过学的女孩子,不一样过得很好嘛?她们这样努力,到底值不值得?
2016年9月5日,星期一。
我很想做一个靠谱的人。
早起,定闹钟,5点20的。结果都六点了,闹钟还没响。一看手机,定的是下午5点20的。
身体不舒服,半夜起来写遗书,写好了才看到,“遗”字写成了“贵”,一个人笑到忍无可忍。
心情不好,去朋友家玩。拍门,使劲拍,也不见朋友来开门。打电话,然后才知道,我拍的她家楼下的门。幸好她家楼下没住人!
2017年1月27日,腊月三十。
一大早,被二弟的一句醉话,感动得一塌糊涂。他说,他要争取活到120岁,争取把在世的每个亲人都送走。那个愿意最后死去的人,才满怀深情……
2017年1月30日,星期三。
夜里做梦,梦到朋友送我一支特好的钢笔,上面还刻着“莫言”二字。醒来觉得十分好笑,心想自己别真像莫言一样!谁知半上午,就在朋友圈和人吵起来!原来此莫言非彼莫言!哈哈……
2019年7月24日,星期三。
昨晚一场大雨,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美成了什么样子。闲着没事,除了做饭、读书,几乎不出门。
想起一个朋友,突然很感动,泪水夺眶而出。做朋友一定要做到这样,不常联系,每次想起都感动不已。
收拾出两本日记,从中摘录了几个片段。写日记的好处就是:曾经的感动,在未来的某个日子,依然能感动你。日记和照片一样,是对生活的记录,一个是影像,一个是文字。而我,更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
从小就喜欢文字,喜欢胡思乱想。以前什么文体都敢写,什么内容都敢写,现在突然变得缩手缩脚,突然很看不上自己以前写的那些文字。
读汪曾祺的小说《鉴赏家》,他说果贩叶三找果子的时间,比卖果子的时间长。所以,他的果子从来不愁卖。觉得做人就要做朋友那样的人,不联系,常惦记,只要有需要,他肯定在身边。写作就要像叶三卖果子,要用心组织素材,要好好构思,要慢慢打磨,要打磨到每个文字都熠熠生辉。
那天,微信有人要加好友,加上之后说是济宁的刘老师推荐的,经常看我写的文章,问我最近怎么不写了?
那天,去打太极拳,拳友特地告诉我,他爱人很喜欢我写的文章,每一篇都读了又读。
那天,我的书出来了,朋友截图给我,说我的书得到很多好评。
我知道,这些话多半是夸张,是变相的鼓励,但我依然很高兴!
美国著名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曾说:
“握住笔,便不觉得自己是庸人。”
我深有同感,所以,我从来没想过要放弃写作,就是最近很迷茫。有人说你要写热点,写实事,这样才能有阅读量;有人说你就写自己,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有人说写作不是写自传,一定要突破自我;另外一个朋友又说,你放下所有的文体,只写绘本和童话……
指点的人越多,我越无所适从。我觉得我需要冷静一下,找到自己的方向。但我不会放下我手里的笔,因为,只有拿起笔,只有捧起书,我才觉得活着有意义。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放下手机,拿起笔,写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每天记个三两句,慢慢就行成了习惯。没事的时候翻开看看,很有趣,也很有用。
最让人感动的是,现在手机上都有便签,同样玩手机,何不玩创作?与其读别人,不如读自己!
写作是一种分享,也是一种自省。现实生活让我们的物质富裕,而写作会让我们的灵魂丰满。人,毕竟不能只为物质而活!
握住笔,便不觉得自己是庸人。
捧起书,便不觉得自己是俗人。
手机只会制造焦虑,而书和笔,会让你慢慢沉静下来,更清楚地看到自己。
作者:宗风秋(微信公众号:心有澄明万里天,欢迎大家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