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即位不久,后周旧臣李筠、李重进先后叛乱。宋太祖虽然以雷霆手段,快速平定了二李叛乱,但是叛乱所暴露的问题却让宋太祖非常苦恼。
有一天,宋太祖召见最为倚重的大臣、担任枢密直学士的赵普,询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天下自从唐代灭亡以来,短短五十三年,中原地区前后有八姓帝王——朱温建立的后梁、李存勖建立的后唐、石敬瑭建立的后晋、刘知远建立的后汉、郭威建立柴荣继承的后周、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历史上把唐宋之间的这五个中原王朝称之为五代。五十余年来,中原大地上彼此攻杀,血流漂橹,百姓过着朝不保夕,形同猪狗甚至生不如死的生活。宋太祖表示,自己想要总结那个残酷血腥的乱世,可是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赵普听后,大赞宋太祖:“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五代帝王中不乏有识之士,比如周世宗柴荣,就是堪比唐太宗的第一流的政治家,只可惜天不假年,即位不过六年,39岁英年早逝。可是,即便是周世宗,也无法没有看穿迷局,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赵普不愧是大宋王朝的总设计师,一句话就指出了症结所在:“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己!”只因为皇权暗弱,藩镇(节度使)权力太强,于是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五代开国君主多是前朝藩镇,这些人各个手握重兵,割据一方。一旦形势允许,就废帝自立,抢夺最高权力。
赵普既然发现了问题所在,那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赵普说:“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闲闲一句话,其实包含了几层意思。第一个,藩镇问题由来已久,要想解决,切不可操之过急。第二,可以分成几个步骤来实施,先削夺职权,再控制财政,再削弱军队战斗力。
听到赵普如此说,宋太祖恍然大悟,说:“卿无复言,吾已喻矣。”
赵匡胤绝非托大,他确实在赵普短短几句话中,明白了解决藩镇问题的精要,并且干净地彻底地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
藩镇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又为何演化成五代残酷血腥的局面呢?
事情还要从唐朝说起。
唐朝玄宗皇帝,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明君,他亲手缔造了千古颂扬的“开元盛世”,却也一手将大唐王朝的辉煌葬送。步入晚年,唐玄宗在生活上宠幸杨贵妃,沉湎个人恩爱;在政治上把朝政先是交托给素有“口蜜腹剑”之称的奸相李林甫,后是委任于飞扬跋扈而又庸碌无能的外戚杨国忠。最最大的错误,就是过分相信貌似忠厚的边关将领安禄山。
玄宗晚年,唐帝国的危机主要来自河北边境的少数民族比如契丹、奚族的侵扰。因为边关吃紧,唐玄宗一而再再而三的加重节度使的权力,甚至让安禄山出任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战区长官),并且兼任平卢、河北地区转运使(财政长官)。安禄山手中掌握唐朝最为精锐的数十万大军,成为权倾朝野的强大势力。力量的扩张使得安禄山野心愈发膨胀,杨国忠的威逼挑衅更不断刺激着安禄山的耐性。最终,在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打着“清君侧”——杀死杨国忠——的名义,发动叛乱。这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乱”。
当时的唐王朝建国已过百年,百姓安定,将士安逸。虽然朝廷急调各地军队抵挡,但最终还是被安禄山砍瓜切菜一般消灭干净。唐玄宗只得仓皇逃离京城,到四川避难。太子李亨在群臣的拥戴下,在灵武火线即位,担负起了收复失地剿灭叛贼的重任。经过了多年的征战,安史之乱终于平定。可是,在大战之中,各地藩镇自行招募军队,自行任免官员,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事实。
唐肃宗李亨又非常短命,在位不过六年,就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新一任皇帝唐代宗李豫匆忙即位。唐代宗即位时,天下局面非常糟糕。在内,唐代宗基本没有自己的人马,不得不对各地节度使滥加封赏以笼络其心;在外,西方的吐蕃趁乱攻占了唐都长安,北方的回鹘打着援救唐朝的名义大肆索要财物。面对各地蠢蠢欲动目光贪婪的节度使,唐代宗非常厌恶,却无力对抗,放眼天下只能相信身边的几个家奴——宦官。
于是,唐代宗一朝,先后出现了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三大宦官势力。唐代灭亡三大祸患之二藩镇割据、宦官专权,都在唐代宗一朝形成。
此后的唐朝数代帝王,相比代宗,更是一蟹不如一蟹。大唐帝国遂江河日下,不复往日的风光。
不过,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以及晚唐时期的牛李党争虽然将大唐帝国折腾的千疮百孔,但是唐帝国这艘万吨巨轮依然在正常航行中,直到庞勋兵变发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