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指的是出句和对句句型一致,词义成对偶。如“天”“地”,“风”“雨”,“长”“短”,“来”“去”,等(可参照《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有时候动词/特别是不及物动词可以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1)律诗的对仗,一般在中间两联,也可以少至颈联一联对仗。首联可有可无,尾联一般不用。
2)绝句的对仗可有可无,有的话,一般是首联,少数两联都对仗。尾联要对仗的时候,一般都为流水对。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一联中两句话要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句子,单独一句无法理解。上面的例子就是。
但也有更罕见的例外(尾联对仗且不是流水对,这种情况,就感觉整首诗还没讲完)
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古体诗的对仗可有可无,位置也不拘泥。
【注意】
1)借对。借对又分借义和借音。
借义对: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语出王维)。这里“玄”字是玄妙的意思,但是借用了它“黑色”的意思来对出句的“白”字。
借音对: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语出李商隐)。这里“沧”字就借用了谐音的“苍”来对对句的“蓝”字。(一说是沧海对蓝田,地名对地名)
2)双声叠韵对
a.双声的意思是一个词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语言、褴褛。
b.叠韵的意思是一个词两个字韵母相同,如:舞步、苍茫。
律诗的对仗中,有时候还要注意双声词与双声词相对、叠韵词与叠韵词相对,或者是双声词与叠韵词相对。
如: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
其中“寥落”、“流离”都是双声词。
推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