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分类的总结】
1)满足以下所有条件,才可视为【近体诗】:
平仄讲究,韵从平水平声韵,对仗工整。
2)在近体诗的基础上,有以下任意一条的,则视为【古体诗】:
a.不讲平仄或有任何一句未讲平仄
b.韵从平水韵平声,但邻韵通押
c.押仄声韵
d.八句无任何一联对仗,或只有尾联对仗
3)在古体诗基础上,不押韵或者押了邻韵以外的韵,或语言流白、流俗,都只能视为“【自由诗】”。
另外:
在五言绝句的基础上,有以下任意一条的,称为“【古绝】”。
a.不拘平仄
b.押仄声韵
2【近体诗格式总结】
正格:就平仄说,只有四种最常用格式;就押韵说,必须严格依照平水韵;就对仗说,律诗中两联用对仗,绝句首联对仗或不用对仗。
变格:就平仄说,可以有变格的格式和拗救;就押韵说,可以起句借韵;就对仗说,律诗可以用一个或三个对仗,绝句可以用两个对仗。
特例:就平仄说,前文讲到的第五种变格;就押韵说,用了通韵(某些时候,类似的韵通用了。严格来讲就是有个别出韵);就对仗说,彻首尾对仗(律诗四句都对仗)。
讲诗词格律,要区别正格、变格,一般和特殊。必须把正格、变格讲透彻,例外可以少讲甚至不讲。
(此大体引用于王力《诗词余论》)
举例一首我的《古风·佳人》
倾人城兮倾人国,绝代佳兮绝代娇。
何为随知何为故,我亦喜之我亦忧。
这就可以说是用了通韵,但不足取。
3【我与诗词】
记得当初,偶尔写些不入流的古体诗。而后有次在阿姨家闲聊,她笑着说读书的时候也会写一些“打油诗”。或许我也是性格使然、不甘人后吧,正是因为这几个字,让我萌发了写格律诗的念头。
曾在一篇日志中写过:无法掩饰,我终究是一个多情的人。所以常会被一些文字、景致或是感觉所打动。不过说起来,喜欢古典文学是先从武侠开始的,喜欢那个江湖,乃至于那个江湖的人物、情感以及文化的洪流。再接着,发现历史真的是一件蛮好玩的东西,无论是那些人物的奇闻轶事、风流文章、还是千古美谈,都使我乐在其中。一本《论语》、一本《易经》...都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智慧,凡此种种,都值得后人们去学习。
至于诗词曲,曲就不说了,太宽泛,了解也不多。诗与词,在我看来,就如同九宫格和七巧板一样。诗,美则美矣,灵巧不足。而词,不但有诗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它还有更多错综变化的韵律、以及长短参差的句法。不同的词牌,由于其结构音韵不同,表达的情绪也不同,所以这是一种韵律与结构以及情感的高度融合。读诗的时候,我可能看到的是一幅静态的画;而读词,我更多能体会到的是一场生动的音乐剧,或高亢激昂或迂回婉转。由是,吾偏爱词矣。
4【致初学者】
初作诗填词,不妨选一些简单容易的入手,先联句、五言绝句(词十六字令),然后慢慢累积提高。但是很多人也说了,比如词,一个十六字令就够你填一生;词家的境界不论多高,最后都要回归到十六字令上。
这很容易解释。并不是字数越少越简单,就好比,要你一个字表达你现在的心情,是很难表达得全面的。所以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从简单入手,到繁复,最后回归于简单。所谓返璞归真是也!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诗词都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是需要时间、岁月去积累去丰富的。而他人能教给你的,都只是些入门的基础,真正后面的东西,炼字也好、炼意也好,都要靠自己去磨砺去思考。
诗词乃修身养身之道,过重于虚名,便落了下乘!
最后,附一首鄙人前些天所填从平水韵词作为结束:
《凤凰台上忆吹箫》
缥缈云流,被风吹卷,散开丝缕斜阳。
任柳条轻舞,卸了冬妆。
应是凉寒已尽,江水暖、却有凝霜。
春来雨,谁还道问,夜夜何央。
茫茫、一泓白雾,千万里苍苍,素染山冈。
念旧时人远,相聚无长。
唯有湿了双眼,离别泪、侵浸衣裳。
期来日,从头再添,处处芬芳。
推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