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简单介绍一下:《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赵云夺取桂阳后,和同乡、同年、又同姓的桂阳守将赵范结拜为兄弟……赵范邀请赵云入衙饮宴。酒至半酣,赵范邀赵云入后堂深处,赵范忽请出一妇人,与云把酒。
赵云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乃问范曰:“此何人也?”范曰:“家嫂樊氏也。”子龙改容敬之。樊氏把盏毕,范令就坐。云辞谢。樊氏辞归后堂。云曰:“贤弟何必烦令嫂举杯耶?”范笑曰:“中间有个缘故,乞兄勿阻:先兄弃世已三载,家嫂寡居,终非了局,弟常劝其改嫁。
嫂曰:‘若得三件事兼全之人,我方嫁之:第一要文武双全,名闻天下;第二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第三要与家兄同姓。’你道天下那得有这般凑巧的?今尊兄堂堂仪表,名震四海,又与家兄同姓,正合家嫂所言。若不嫌家嫂貌陋,愿陪嫁资,与将军为妻,结累世之亲,如何?”
赵云闻言大怒而起,厉声曰:“吾既与汝结为兄弟,汝嫂即吾嫂也,岂可作此乱人伦之事乎!”赵范羞惭满面,答曰:“我好意相待,如何这般无礼!”遂目视左右,有相害之意。云已觉,一拳打倒赵范,径出府门,上马出城去……
另外,樊氏自己和赵云一样,是常山真定人。
樊氏说,要我改嫁,新丈夫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首先是要文武双全,名闻天下;
2.其次是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
3.其三还要姓赵。
为什么樊氏的丈夫死后,想要改嫁,却提出如此 三条 苛刻的要求? 而且要求男方也必须是常山真定人。
毫无疑问,这“改嫁三原则”,完全就是给赵云量身定做的。数遍三国,确实不大可能找出第二个符合的人。
为什么这样提?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原则是赵范口中说出的,而且是在樊氏出来露了一小脸之后对赵云说的。从赵范的为人分析,这三原则很可能是他临时的杜撰,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显得赵云与樊氏的般配,从而促成这一段婚姻而已。
按说,樊氏的丈夫死在三年前,当时,赵云尚未名震天下。要说樊氏在那个时候就提出了改嫁三原则,完全指向赵云,这只能说明一种情况,那就是樊氏与赵云早已相识,并且芳心暗许。
考虑到赵范兄弟和赵云都是常山真定人,樊氏也可能与他们同乡,这种分析并非完全离谱。
但是赵云最终拒绝了这段爱情。
本来可以演绎出一段曲折凄美的感情故事。遗憾的是,这故事的结局并非团圆,而是赵云有极其严重的处女情结,终究和樊氏劳燕分飞。
声明:
版权丨阅读三国(今日头条)
编辑丨司马青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